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做抗压试验,是最直接,比较准确的一种方法。它能比较客观的评价混凝土的强度,但也有局限性,代表不了结构本身的整体强度。它是一种有损检测方法,会破坏混凝土构件本身的质量,降低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我们一般采用无损检测的方式,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或者回弹法来检测混凝土强度,通过强度推定值,采集波速和回弹值,对其进行分析,来评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
混凝土在浇注完以后,理论上7天左右,强度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0%,28天可以达到100%的强度要求。这个混凝土强度状况是建立在比较理想的状况之下:配合比合适,养护充分,材料均匀,温度合适,才得以实现。我们知道,混凝土浇注完以后,很多施工单位,会忽视现场混凝土构件养护工作;一般养护要一个周(6-7)天左右。如此养护,主要是让混凝土充分吸收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降低温度,否则会有温度裂缝产生。在养护过程中,如果温度偏低,也会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还有空气湿度对强度的发展也很有影响。很多人说:试验室抗压强度都够了,为什么室外的强度不够。环境都不一样,强度肯定不一样。加之检测时,打磨不到位,仪器本身,环境温度等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达不到设计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我们知道,在浇注混凝土时,经过振捣,一些水泥浆液,就顺着模板,沉积下来。我们检测时,如果不去打磨,检测出来的结果,基本就是混凝土表面一层水泥沙浆的强度。所以检测时,一般需要打磨混凝土,使混凝土骨料能参与检测。这样才比较真实,客观。声时,也才能小一些,波速才能高一些。采集混凝土波速时,距离近可能大一些,超过30公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距离小,容易形成杂波,很乱。要注意避开钢筋的影响。采集时,待波形稳定时,方可记录存贮数据,这样检测也才能更准确一些。一般采集时,混凝土等级为C50的波速在4600m/s左右(C25的波速在4000m/s左右,C30的波速在4300m/s左右,C40的波速在4500m/s左右,),才算比较正常。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应该引起重视,检测仪器啊,什么的,是不是有问题。
我们检测时,近可能的做一下对测实验,看看混凝土整体的波速,然后与混凝土平测时做比较,得出波速的修正系数。浇注混凝土之前,施工人员也要注意检测骨料的含泥量,如果含泥量超标,绝不能使用。因为含泥量大,它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很大的。还有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人员,要有良好的施工习惯,不随便乱扔建筑垃圾进混凝土,要做好质量控制,及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水的含量。
最后推算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一般情况下,只要大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的90%,我们就可以认为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因为当初在建立公式的时候,压了上千组混凝土试块,整个数据统计过程中,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浮动是很大,最后近似的取了1.645的修正系数。所以只要能保证大于90%的情况,有10%的偏差,我们都可以认为是符合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