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6,发生了很多房屋倒塌事故,一次又一次,重重击在建筑人的心里:
9月5日凌晨,广东龙川县一栋两层半水泥砖混结构房屋发生倒塌,造成一人死亡;
9月19日晚,四川达州市一幢民房发生坍塌,四人死亡;
9月23日,云南昭通市一栋民房发生倒塌;
……
每一次发生房屋倒塌,人们往往来不及逃生。每一次的倒塌,几乎都是以生命为代价。而在这些房屋倒塌背后,反映出来的,更多的是房子质量问题。
我们的房子出问题了!
2016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商品类投诉中,房屋及建材类位居第五位,共11490件,同比2015年上半年上涨了0.4%。
上世纪末,出于建筑成本的考虑,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而看似坚强的砖混结构,实际上“免疫力”很低。
而相比而言,在英国等欧洲国家,“百年老屋”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是归功于在建造房屋时对原材料的严格把关。
欧洲人在建砖瓦房子时,使用的是双层结构墙体。里层承重墙体是大体积,烧结粘土空心砖。外层非承重墙体是小体积,围护性烧制粘土实心砖。中间空腔填充挤塑XPS泡沫保温板。这样的结构十分坚固。
如果这种欧洲建筑用砖的厚度与中国类似,那这种砖墙厚度为一米左右。
房子寿命与城市规划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中国的房子平均寿命只有30年。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中国房子的寿命名义上是70年,但是,中国房子的实际寿命大多只有25—30年。30年,已经是“高龄”了。
相比而言,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为74年。而中国的房子,连英国的零头都比上不。
如此巨大的差距,让人不禁想问,中国的房子为什么那么“短寿”?
经济学家曾说,中国再坚固的房产都不可能持续70年使用,从设计寿命到建筑生命角度,40年也就该拆迁了,回迁房或者拆迁补偿买房,均为新的70年计算。
也就是说,房子70年的使用权,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中国每年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然而却建造出一批又一批“短命”的房子。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大拆大建。
经济学家曾说,中国房子平均寿命就二三十年。很多人举三代之力购买不足70年的使用权之后,实际得到的是被打了对折的一套短命的房子而已,而且还要时时担心地方政府以"歪旧房"改造的名义而强令拆迁。
假设一个人贷款30年买了一套房子,当他在30年后终于还完贷款,但是与此同时,房子的寿命也到头了。
这其实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王石曾说,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三十年,这是事实。但绝对不是说建筑质量只有三十年,现在中国的建筑质量应该比改革开放之前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房子,八十年完全没问题,问题在于没有地,所以到了二十年就要拆。这和我们的规划、对未来的理念有关。
这句话恰好证明了一点:建筑的寿命是一个城市的远见。
对比欧洲的城镇,对于旧建筑的“拆迁”总是慎之又慎,尽量修缮是他们对待建筑的思维方式,欧洲古城的风貌得以保存正缘于此。
梁思成曾言,对待建筑“要让它延年益寿,不要返老还童”,这个说法背后,反映着对于盲目破旧立新的形象工程的反对。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需要远见的。
就像中国的很多道路,建了又挖,挖了又填,很多城市都在陷入这种无限循环的建设中。其实还是跟城市规划有关。
房子质量究竟该怎么监管?
有一句话叫,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中国制造,首先应该是一个质量的保证。因为在制造前面加上中国二字,这首先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颜面。
对于人们安身立命的房子,更需要这样的质量保证。
回溯历史,应县木塔,有960年历史,赵州桥已见证1300年风雨,都江堰更是有2200年的高龄。
那些古建筑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严格的流程管理和追溯制度。
早在春秋时期,已有一部《考工记》,记载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的规范要求,叫“程式”,用于指导匠人实际操作。后又经不同朝代加以完善利用。到了宋代,一本《营造法式》堪称我国建筑学史上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有文字说明加图样参考。
所以,对于像房子这样复杂的建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拥有一套严格的流程管理,对于现实的操作指导,十分重要。
除了流程管理,古人的追溯制度,也能给我们很多的借鉴。
中国的《建筑法》第八十条规定:“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的,有权向责任者要求赔偿。”
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一旦发生了事故,往往是很难找到相关责任人,追究其相关的责任。这也让一些人心存侥幸心理。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这方面早已想出了一个办法——“物勒工名”,我们现在叫“质量追溯制”,就是工匠必须把名字刻在自己所造的物品上,以示“背书”,担保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只要找到名字,就能明确相关责任人,并给予严惩。
我们现在常说“工匠精神”。其实,现在的那些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古建筑,体现出来的,恰恰是我们当下在提倡的“工匠精神”,一种严谨的态度。
结语
我们需要掌握在房屋倒塌时的求生技能,但我们也更希望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类似的悲剧。
我们希望房子的质量能够好一些,房子的寿命能够长一些,我们也希望房子的监管能够完善一些。
我们最希望,能够通过房屋加固从源头减少房屋倒塌的悲剧,拯救万千危楼于风雨飘摇之中。
愿房屋倒塌的悲剧能够少一些,再少一些。
原文链接http://www.shhorse.com/Article/zsycfwsdt_1.html
(本文来源于网络,悍马加固整理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另,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