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在使用一定的年限后,会出现混凝土腐蚀、钢筋锈蚀、承载力下降等问题。有些新建或在建的工程,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或者面临功能改变,荷载增加等状况时,就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固,而粘钢加固正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粘钢加固,验收是关键,如果出现验收不通过的情况,很可能是没注意以下细节。
由于考虑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以及控制加固后构件的裂缝与变形问题,施工时对受拉区和受压区粘贴钢板的加固量分别应不超过3层和2层,钢板的总厚度不应大于10mm。
现阶段的粘钢施工大都采用螺栓加压固定,也可以采用在混凝土构件或钢板上钻孔打眼的方法,原来的支顶方式现在已经很少被采用了。
在钻孔时,应先探明混凝土中原钢筋位置,并在划线定位时予以避让。如果探明有困难,或者在钻孔时已经遇到了钢筋阻碍的话,允许移位2d(d为钻孔直径)重钻,但必须用植筋胶将废孔填实。钻好的孔洞应使用压缩空气吹净孔内及周边的粉尘、碎渣。若孔壁的混凝土含水率超限,宜采用电热棒吊入烘烤孔壁或用可带水粘结的胶填实。
应先将钢板与混凝土粘结界面裁切并处理好,然后按加固图纸要求及实际尺寸进行试装配。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因为胶粘剂的可操作时间有限,固化后无法轻易做出调整或变动。因此,所有与钻孔、定位有关的作业均应在试装配过程中进行检查与修正。
粘贴钢板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配制和使用。拌合胶粘剂时,应采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拌好的胶液色泽应均匀、无气泡,并且应防止水、油、灰尘等杂质混入。
拌好的胶液应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粘合面上,经检查无漏刷后即可将钢板与原构件混凝土粘贴;粘贴后的胶层平均厚度应控制在2mm~3mm。俯贴时,胶层宜中间厚、边缘薄;竖贴时,胶层宜上厚下薄;仰贴时,胶液的垂流度不应大于3mm。
钢板粘贴时应保持表面平整,段差过渡要平滑,不得有折角。钢板粘贴后应均匀布点加压固定。其加压顺序应从钢板的一端向另一端逐点加压,或由钢板中间向两端逐点加压;不得由钢板两端向中间加压。加压固定可选用:夹具加压法、锚栓(或螺杆)加压法、支顶加压法等。加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加压时,应按胶缝厚度控制在2mm~2.5mm进行调整。
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或其他有效探法进行检查。按检查结果推定的有效粘贴面积不应小于总粘贴面积的95%。 检查时,应将粘贴的钢板分区,逐区测定空鼓面积(即无效粘贴面积);若单个空鼓面积不大于10000mm²,可采用钻孔注射法充胶修复;若单个空鼓面积大于10000mm²,应揭去重贴,重新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