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实名制强化了监管、提高了门槛,从大局和长远来看,它带给工人的更多是保护与关爱。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解决就业的主战场之一。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高达5000多万人,大多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用汗水浇筑大厦,用双手改造城乡,辛劳付出令人尊敬。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建筑业用工秩序不尽规范、工人水平参差不齐,行业监管也不够有力。日前住建部发布《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其用意正在于规范秩序、加强监管、维护权益,促进建筑业长期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用工不规范是我国建筑业的积弊之一。在一些人眼中,建筑业从业门槛低,“来了就能干、能吃苦就行”。一些企业将项目分包出去后,也对用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一些工人没有经验也能直接上岗,一些“杂牌军”欠缺资质也能蒙混过关。这不仅给施工带来了风险,也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建筑业要提档升级,亟须对这种“零、散、乱”的粗放用工方式加以改革。
强化监管、规范用工,首当其冲的就是摸清底数。过去,由于用工季节性强、工种转换快、人员流动性大,建筑业用工情况有时成了“糊涂账”。推行实名制,将建筑工人的身份、文化程度、培训经历、技能水平、行为记录、权益保障等信息登记入网、建立台账后,政府部门就能拿着“透视镜”看行业,精细化管理也才有了可能。
根据《办法》,到2020年,建筑工实名制将在我国全覆盖。届时,未在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上登记,且未经过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活动。相信“数据天网”成型之后,用工再有什么“猫腻”,工地再出现“编外人员”,上网一查便能发出“警报”。这将倒逼建筑企业和用工单位自觉加强内部管理和技能培训,引领农民工逐步转型为现代技术工人,进而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
建筑工实名制强化了监管、提高了门槛,从大局和长远来看,它带给工人的更多是保护与关爱。
当前,建筑业用工大量采用劳务派遣,合同签订情况并不理想,这导致一旦发生事故、纠纷或欠薪,农民工往往有苦说不出。而按照《办法》要求,项目用工必须核实建筑工人合法身份证明,且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有了白纸黑字,农民工权益便多了一道“护身符”。
有实名制作为基础,再配套以其他措施,建筑工的薪资、社保等也有望得到更好保障。未来,建筑工要通过考勤机打卡上下班,应得薪资一目了然,避免了劳务纠纷;各地还可督促企业开设专项账户,由银行代发工资,由此确保月清月结。此外,在实名制信息平台上,政府部门为每位农民工建立了全国通行的“职业档案”,可助其流动时能更快地找到理想工作。
让实名制见到实效,首先得把制度落到实处。一来,得“真实名”,监管部门应通过抽检、走访等方式,防止一些单位弄虚作假钻漏洞;二来,要“全实名”,做到制度覆盖全国、信息不留死角,确保信息互联互通,把大数据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推广实名制,只是建筑用工制度改革中的一环。未来,各地还应切实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逐步实现建筑工人的公司化、化管理,以用工方式改革为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力,从而让我国建筑业由大到强、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5月21日19版)
本文链接http://www.shhorse.com/Article/rmrbycgrsmz_1.html
(本文来源于网络,悍马加固整理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检测报告上CMA、ILAC-MRA、CNAS、CAL四个标识的区别!
- 分不清转包、分包、内包、挂靠之间的区别?看这里!
- GB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已实施
-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汇总
- 典型案例!国内外桥梁坍塌事故,太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