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锚固技术是现代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工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后锚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化学植筋技术推广为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个更加简便快捷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应用平台。
一些资料文本上将植筋与锚栓统称为“锚栓”,虽然它们同属后锚固技术范畴,但是它们的区别也是显然的。有些资料从加固理论上将植筋与锚栓的区别概括成三个不同:受力机理不同、破坏模式不同、对原有结构影响不同及使用范围不同。
植筋的受力是通过胶粘剂与混凝土分子间的作用和机械作用传给混凝土。胶粘剂的饱满度以及与孔壁混凝土的有效粘结,是保证植筋效果的重要条件。植筋必须是全螺杆或者带肋钢筋。 锚栓是将被连接件锚固到基材上,利用机械锁键力进行受力,分为机械锚栓及化学锚栓,允许有光面螺杆。 按规范要求,植筋破坏要求为钢筋的屈服破坏。植筋达到一定深度后,钢筋屈服引起植筋破坏,钢筋发生屈服前,钢筋、混凝土、植筋胶都没有发生破坏。植筋宜仅承受轴向力。 而锚栓允许的破坏形式有:锚栓钢材破坏和混凝土锥体破坏。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中,对于植筋的间距与边距没有要求,只是在构造上做出规定,而锚栓不但有最小间距和最小边距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群锚的作用。 化学植筋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和砌体承重结构构件的锚固,锚栓主要应用于普通混凝土承重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当用于承重时,不得承受拉应力或拉剪复合应力。《建筑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第4.1.3条对此有更明确的阐述:扩孔型(即扩底型)锚栓不得用于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的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化学植筋可以作为新增钢构件的锚固件,但是大量应用的是新增混凝土构件或扩大截面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生根等;锚栓只能作为被连接钢构件的连接件等。 由于化学植筋成本低,取材方便,钻切工具多样化,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已广泛应用。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检测报告上CMA、ILAC-MRA、CNAS、CAL四个标识的区别!
- 分不清转包、分包、内包、挂靠之间的区别?看这里!
- GB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已实施
-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汇总
- 典型案例!国内外桥梁坍塌事故,太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