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产圈大事不断,世茂集团“暴雷”,业主抱团停贷等等,屡上热搜。
作为业主,最心酸的时刻,无非就是所购买的新房面临烂尾。花光了辛苦积攒的积蓄,却不知道何时能够拿到房产证入住,还有被打乱的生活计划。随着烂尾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之前的问题尚未解决,另一个问题又逐渐变得无法躲避:
我们购买的房子,还会像被承诺的那样牢固吗?
与直觉有点不同的是,在讨论工程质量时,烂尾楼并不可以一概而论。根据其完成度,本文大致将其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即将完成”。从外观上看,它们与已完成竣工的建筑物并无太大差别,主体结构、内外墙体、保温防水均已施工完毕,可能仅余一些装修、附属工程尚未完工。
第二类是“基本成型”。这类烂尾楼刚做完主体结构和内外墙体,外形却仍是单调的混凝土色。第三类是“四周漏风”。这类最接近平常脑海中烂尾楼的情景,它们仅仅只是结构封顶,甚至盖到中间一半就停了下来。外围没有任何墙体(可能内部有部分核心筒或剪力墙)遮风挡雨。本文重点关注最后一类“四周漏风”,由于缺乏外部墙体的遮挡,它们所处的环境与竣工房有明显的差别,从而导致它们的老化速度要更加迅速。与普通商品类似,房屋作为人工制成品,也有它自身的“保质期”。在一般设计规范和实践中,绝大部分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定为了50年。这指的是如果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超过了50年,它就会有一定几率“变质”,需要重大维修才能延续生命。而在这漫长的50年之中,建筑物会逐渐发生老化(Deterioration)。对于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住宅楼,能令结构性能产生实质性伤害的老化,通常来源于钢筋的锈蚀。随着锈蚀的发生,钢筋的直径变得越来越小,最终不堪重负。为了避免钢筋很快发生锈蚀,我们在设计建筑物时,通常规定在钢筋外要被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所包裹。这层混凝土被称为“混凝土保护层”(Concrete Cover)。这层保护层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保护钢筋。在物理意义上,这层混凝土基本隔绝了钢筋与空气中水分和氧气的接触;在化学意义上,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碱性,它会在钢筋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个保护膜,这个过程称为钢筋的“钝化”(Passivation)。然而,即使保护层那么厉害,也不能完全避免钢筋的锈蚀,它的存在只是推迟了发生的时间。因为钢筋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一直在发生碳化(Carbonization)。从表观上看,混凝土似乎密不透风。事实上,混凝土内部会存在很多肉眼所不能见的气孔。空气中的CO2气体,会通过这些细微的气孔,不断渗透到混凝土内。CO2进入混凝土内部后,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通过此化学反应,混凝土会逐渐从碱性变为中性,专业上称为“混凝土的碳化”。在实验室,我们通常会用酚酞试液(遇碱性才会变色)来直观地探究混凝土碳化的发展。以下是各个不同时间段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可想而知,当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超过保护层的厚度时,钢筋的化学保护就会失效,此时空气中的氧气将使钢筋逐渐布满锈迹。钢筋开始锈蚀时,从混凝土表面可能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痕迹。在下图中,混凝土表面没有出现异样,但挖开保护层后,里面的钢筋却早已锈迹斑斑。这就是混凝土碳化的危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