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有名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很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10月6日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向全国观众讲述了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走过一座桥,恋上一座城
这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世纪大桥,从2009年12月15日海上作业船挖出第一斗海沙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到2016年9月27日主体桥梁工程已全面贯通,到今年底或将具备通车条件。它的每一节点都令人振奋与激动。
港珠澳大桥其中的15公里使用的是全钢铁结构桥体。一种叫做钢箱梁的结构是铺架桥体的主要材料。钢箱梁内部中空,如同盒子一样,因此重量较轻,更适合于港珠澳大桥这样的海上桥梁。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师曾在受访时介绍称,难度大、成本高的是建设桥墩,桥体越轻就能够实现更大的跨度,所需的桥墩就越少。但港珠澳大桥为双向6车道,既要保证桥体轻,也要保证承载能力,如何达到平衡是不小挑战。
作为目前全世界规模大的钢铁大桥,港珠澳大桥用钢量达42万吨,相当于60座法国埃菲尔铁塔。同时,港珠澳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而目前世界上其他的跨海大桥普遍的设计使用寿命只有20年。
“一年十管”中国速度,说的是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从2013年5月2日首节沉管开始浮运安装到今年5月2日接头安装,建设者们整整花了四年。
港珠澳大桥海中隧道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如何将33个长度180米、重8万吨、单节排水量超过大型航母(排水量6万吨以上)的沉管,成功安放在海底,且每节都精准合龙、滴水不漏呢?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我国具有世界良好的桥梁建设队伍,但海底隧道建设经验不多,相对薄弱。尤其是港珠澳大桥长达6.75公里的‘岛隧工程’,对于中国大部分工程师而言,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大桥工程总监张劲文表示,经过认真研究,“岛隧工程”单独采用国内极为少用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这样的好处是可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同时实现“设计施工联动,施工驱动设计”的目标。
老外漫天要价,成就中国超级工程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
它的美丽、雄伟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实现这份美丽的过程中,那些辛酸和励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10月6日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 ,向全国观众讲述了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2007年,当时工程师们为了准备这个工程全球去考察,当时世界上有两条超过三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这个项目,安装的部分,全是欧洲人提供的这方面的支持,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
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被他们拒绝了。于是考察团就是在大概三百米左右的海面上,开了个船过了一下,用下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当他说到这,相信许多人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了这张老照片。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更加坚定一个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
于是,他们找了当时荷兰的一家公司合作,当时人家开了个天价:1.5亿欧元!当时差不多约合15亿人民币。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一次谈判时,林鸣跟谈判员说,你给他们说一个价,三亿人民币。三个亿,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重要的、风险大的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兰人是这么说的,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跟荷兰人谈崩了之后,我们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
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在此照搬套用,林鸣不得不从零开始,自主攻关,待领团队开始挑战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没有经验,外国人都在看着,中国工程师到底行不行?
当然行!
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这是不平凡96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五环。
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结束
有的人在第一次安装之后就离开了,剩下的人继续边学习边干,不能出风险,而且还要成功。
然而,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这是个高风险的事情,林鸣每一次安装,离开房间的时候,他都会回头看看那个房间,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结束。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节都是第一节。
让林鸣难忘的是第15节沉管的安装,两次回拖三次安装。第一次在2014年11月17号,没想到拖回来了,那天他们碰到了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推到在沉管顶上。
尽管如此,工人还是护送沉管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坞内。当时起重班长说:回家了,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第二次安装在2015年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
当时压力很大,只装了15个沉管,还有18个沉管要装,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之后,许多人都哭了。
第三次是在第二年的三月份,这次政府给了非常大的支持,“珠江口的采砂企业全部停工。”
参与这项工程的外国感到非常震撼,他说,也就是在中国能做到!如果事情发生在国外,早就停下来归责了。只有中国会讨论,如何快速让工程继续。
为了回馈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被各种原因影响了三个月的情况下,整个团队咬紧牙关,原计划那一年安装九节,实际完成了十节沉管的安装。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收官沉管的安装开始了,按照传统的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实现贯通,仅用一天!这是7年建设中,令林鸣感到高兴的事情。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这一刻,每一个建设者的坚守,每一次与家人的分离,每一次团队的合作,都已经凝固成了丰碑。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向这项浩大的工程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建设者致敬!
原文链接http://www.shhorse.com/Article/gzdadqsjjcj_1.html
(本文来源于网络,悍马加固整理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另,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港珠澳大桥:世界级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 二战以来新加坡特大倒塌灾难 背后缘由引人深思
- ATM取现政策调整 2016各大银行新政策调整一览表
- 让文革新贵王洪文发迹的国棉十七厂,后来怎么样了?
- 现有规范对植筋锚固深度过于严苛?